學術成果 慈善公益

慈善公益

成立宗旨

關聖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虧,可立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當今社會自潤自肥,唯利是圖,一切惡行充斥寰宇,視聖人明訓如糞土。關聖帝君因不忍世人陷困火熱深淵,特降著《桃園明聖經》以發揚忠孝廉節、五常八德之旨。

現今世界情勢混亂,社會時局不穩,經濟壓力導致民生困頓,《桃園明聖經》既是亂世的安定指南,若能推廣到世界各地,一定能救助更多的黎民蒼生。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正是基於這種理念與使命,因而發起慈善濟世的活動,希望能發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感同身受,以忠義精神喚醒世人同舟共濟、相濡以沫的情懷。

當遍地饑荒,人民急需援助之時,一旦糧食成熟可供拯救,若能以最快的速度將糧食分發到饑民手上,必可讓更多的人獲救。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是一個講求忠義精神的團體,我們的主旨為弘揚關聖帝君忠孝節義之精神,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以其社會安和樂利,因此慈善濟世的活動,正是希望把世人的愛心、善心,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發揮在海內外各個最需要的地方。

 


社團法人中華關聖文化世界弘揚協會特聘首席顧問
香港大明集團董明光董事長簡介

香港大明集團董事長董明光先生出生在廣東潮州一帶,家鄉有兩座關帝廟,所以自小深受故鄉崇敬「關聖帝君」的薰陶,在耳濡目染的影響之下,早就將「關聖帝君」視為自身行為規範的楷模準則。董先生從經營建材起家,憑著過人膽識和誠信務實,成就了實力強大的多元化國際性集團。他秉持關帝精神經商,富不忘國,在家鄉出資興建道路、橋樑、學校和醫院。董先生多次參加國際關公文化活動,希望在香港創建一座最大的關帝廟,也希望能將關帝信仰推動在非華人地區也相當熱衷。

香港是具有關公情結的城市,董明光先生踐行關公的誠信精神,曾坦言:「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為我從商以來,相信只有忠義與誠信,才能廣交朋友,才能廣開財路。一個人如果沒有辦法向關老爺一樣信奉忠義二字,又怎麼能取信於人,又怎麼能不斷地把生意越做越大?」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忠誠與信義確實流失了不少。而凝聚在關老爺身上的對國以忠、待人以仁、合作以義、自強以勇的精神,正是當代企業家需要遵循的道德標準。我們在董明光先生的身上,清楚看到了身體力行的實踐證明。

董明光先生認為一個沒有信仰的人,如同行屍走肉,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是悲哀的。所以反觀當今社會的亂象叢生,各種思潮湧起,病菌毒素猖獗,侵入本來就體衰式微的人體,導致誠信缺失,道德淪喪,精神缺鈣,行為出軌。「關公文化是全球華人共同的文化根脈」。董明光先生自認更有責任和義務把中華優秀文化傳承下去,在港台及大陸多次參加關公文化推廣活動,在海內外已有廣泛的影響力。

關聖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虧,可立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當今社會自潤自肥,唯利是圖,一切惡行充斥寰宇,視聖人明訓如糞土。關聖帝君因不忍世人陷困火熱深淵,特降著《桃園明聖經》以發揚忠孝廉節、五常八德之旨。

社團法人中華關聖文化世界弘揚協會是一個講求忠義精神的團體,我們的主旨為弘揚關聖帝君忠孝節義之精神,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以其社會安和樂利,因此慈善濟世的活動,正是希望把世人的愛心、善心,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發揮在海內外各個最需要的地方。正是基於這種理念與使命,因而發起慈善濟世的活動,希望能發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感同身受,以忠義精神喚醒世人同舟共濟、相濡以沫的情懷。

因此自二O一八年起,董明光先生在本會所舉辦的「第十一屆忠義文學獎‧海內外徵文比賽」頒獎典禮舉行前夕,特別率領集團幹部親臨本會,與黃理事長相見歡,從此結下不解之緣。包括二O一九年的「2019關帝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扶鸞展演高峰講壇」,二O二O年的「第十二屆忠義文學獎‧海內外徵文比賽」,只要跟推廣關聖帝君學術文化相關的教化活動,董明光先生總是出錢出力,毫不吝惜的提供最大的護持力道,就是想盡方法希望透過各種管道,能夠將關聖帝君的精神推廣到全球各地。但是在鎂光燈前,董明光先生總是低調靦腆,謙稱自己如孔子一般「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所以不會說話。殊不知這種「剛毅木訥」的形象,恰恰完全符合孔子認定最接近儒家中心思想的那種理想中的「仁」。

透過與董明光先生的接觸與學習,使我們更了解到關公信仰是中國特有的典範,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篇章中一個厚重的標題。每個人都需重新審視,耐心破題,用心研讀,身體力行。無論在兩岸三地,乃至於全世界華人所在之處,關聖帝君的學術文化都應該持續進行推廣與鑽研,董明光先生如此冀望。 社團法人中華關聖文化世界弘揚協會期待能與董明光先生持續合作,讓關公「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的訓詞,變成每個人的自覺行動;讓忠義仁勇的關公精神成為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人類和平的道德力量。

 


義診及捐款

 


急難救助

學會主動發現迫切需要幫助的五人家庭
邱秘書長與學會理監事一同前往探視慰問

 

送上急難救助金,後續也定期登門拜訪或電話關心

 

舉辦勤學獎

我們秉持著關公大愛精神,提供弱勢族群必要之協助。在物質條件缺乏的狀況下,仍努力向學的清寒學童,特別值得鼓勵與感佩。因此在舉辦「關公文化節─人文藝術教育展」台南展的會場特別頒發「獎助金」,給予清寒學童適時的鼓勵與關懷。

台南市議會郭副議長信良頒發勤學獎金

 

理事長、郭副議長與全體勤學獎受獎同學合照

善款招募

亞洲慈善英雄! 賣菜婦捐千萬

最新一期的富比士雜誌,評選出亞太地區前四十八名的慈善英雄,台灣有四人入選,只有一位不是大企業家,而是平凡的賣菜婦人,陳樹菊。二十多年來她賣菜省吃儉用,把賺來的錢,幾乎通通捐出去,總共捐了一千多萬元,被評為最有善心的天使。

六十歲的陳樹菊,每天待在五坪大的菜市場攤位,手裡挑著菜,雙手沾滿泥土,黑黑的,但她不怕辛苦不怕累,因為辛苦賺來的錢,幾乎全部捐出去,這份愛心,讓她登上富比世亞洲善人排行榜,不過陳樹菊很謙虛,這本富比士雜誌,是美國知名的財經雜誌,每一期都有主題,翻開來看,上一期報導香港有錢人排名榜,這回是善人排行榜,才剛出爐,雜誌還沒運到台灣,而善人排行榜榜上有名,有蔡宏圖、企業家林宏裕跟潘思源這種大富翁,只有她是個賣菜阿嬤,陳樹菊,卻靠一雙手,賣出一把一把十元、二十元的菜,二十年來捐出一千萬元,她每天吃飯錢不超過一百元,省吃儉用,卻豐富別人,因為做善事,她臉上滿滿笑容,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蹟,在這一個昏暗角落裡的菜攤,有著照亮台灣人最光明的故事。

賣菜嬤:錢給需要的人就對了中國時報

【諶悠文、黃力勉/綜合報導】

曾捐出四百五十萬元積蓄給小學母校興建圖書館的台東市中央市場女菜販陳樹菊,獲《富比世亞洲版》(Forbes Asia)評選為亞太地區慈善「英雄」之一。許多民眾聽到阿菊阿嬤獲得富比世的肯定,紛紛表示「名副其實」;阿嬤則一貫低調回應,「這又沒什麼,錢給需要用的人就對了!」

《富比世》從兩岸三地等十二個國家和地區,分別選出四名堪為典範的善心人士。這是該雜誌連續第三年進行這項評選。

亞太地區典範 與梅鐸母親齊名

今年名列四十八位慈善「英雄」名單的,有媒體大亨梅鐸高齡一百零一歲的母親伊莉莎白.梅鐸,以及來自香港的動作明星成龍和中國籃球名將姚明。不過最令人矚目的,要算是現年五十九歲的陳樹菊。

台東中央市場下午一片漆黑,大多數攤位都已經休息,不過陳樹菊仍獨自守著自己的菜攤,中午沒事就打個盹,遇到熟識的買菜民眾就閒聊幾句。

陳樹菊在中央市場賣菜已經四十八年,每天一早就到批發市場批菜,運到自己的攤位販售,風雨無阻,數十年如一日,她將賣菜的所得一元五角,一點一滴存下來,五年前一口氣捐出四百五十萬,給母校仁愛國小興建圖書館,善行讓人動容。

陳樹菊努力攢錢 期能再捐千萬

陳樹菊對於自己捐錢一事並不想多談,得知被《富比世》評選為亞太地區慈善「英雄」,阿嬤反問造訪記者:「這是什麼獎?這又沒什麼,反正錢夠用就好了。」

陳樹菊低調地說,反正自己在賣菜,每天都不愁沒菜吃,獨身的她一人飽全家飽,多的錢就捐給需要的人,很多人捐的錢都比她多。

至今還是清苦度日的陳樹菊,對於未來的打算,她說,還是會持續存錢,捐給需要的人。外電報導,今年陳樹菊更打算捐出一千萬元,協助貧窮學生支付學費和健保費。她低調的說,錢都還沒存夠,先講萬一做不到不是很「漏氣」,等真的成功了再說。

賣菜嫂的幽光

十三歲就開始賣菜,這輩子都在臺東中央市場度過的賣菜嫂陳樹菊,被「富比世」雜誌選為今年亞太地區的慈善英雄。和她並列善心榜的另外三人,是影星成龍、球星姚明,和媒體大亨梅鐸之母伊莉莎白。

這個名單,更襯托出陳樹菊的不凡幽光。她的善舉,不是來自家族的財富,不是因為專業傑出的聲名,而是發自個人內心對周遭社會的關懷與一顆能捨的心。每賣出一把菜,賺取的不過是三元五元的蠅頭小利;而陳樹菊捐出四百五十萬為小學母校建造一座圖書館,這是在菜攤前守上多少歲月的血汗?

富人的慷慨,讓人看到慈善的力量;而一個平凡賣菜嫂的慷慨,則讓人對人性的深度大大驚艷。

常吃的是醬油拌飯和泡麵,奢侈時也不過是一個便當,這位六十一歲的菜販一生儉樸,至今都無法忘卻母親因沒錢繳保證金難產而死,她自此必須棄學賣菜,協助一家生計。但陳樹菊學會了放下,把命運對自己的鞭笞,轉化成對他人的付出。她捐款助學,認養孤童,默默行善,拒絕接受表揚,謙稱自己「並沒有捐很多錢」。

要說「富比世」有眼光,把陳樹菊選為慈善英雄,不如說陳樹菊行善的故事,豐富了「富比世」善心榜的含意,使「慈善」的觀念遠超越了傳統的窠臼。過去半世紀,陳樹菊的生活就是在住家和菜場兩地移動,從清晨三點一直工作到晚上八點。而這位靜默的賣菜嫂,就在這一方攤位上,隻身打造了自己獨特的行義世界。這頁臺東的「菜場幽光」讓人動容。